- 首頁
- 民文
- English
- 網(wǎng)站無障礙
- 舉報
- 登錄
何以中國·弦歌不輟|杜澤遜:喚醒史書,傳承文明
唯殷先人,有典有冊。中華典籍浩如煙海,是古人思想的寶藏,是先賢智慧的結(jié)晶。
“合古今而集大成”的《永樂大典》,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種典籍,被視為“輯佚古書的淵藪” 。在11月30日舉行的“何以中國·弦歌不輟”網(wǎng)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永樂大典》存卷綜合整理研究”的項目主持人、山東大學文學院講席教授、《文史哲》主編杜澤遜分享了整理修繕《永樂大典》的心路歷程。
山東大學文學院講席教授、《文史哲》主編杜澤遜。人民視頻供圖
2023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蘭臺洞庫,參觀“漢藏蒙滿文大藏經(jīng)雕版合璧”和“《四庫全書》合璧”庫展,詳細了解館藏精品版本保存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盛世修文,我們這個時代,國家繁榮、社會平安穩(wěn)定,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 。
“600年風雨滄桑,《永樂大典》歷經(jīng)戰(zhàn)亂、火災、盜匪、流散,現(xiàn)存800多卷、400多冊,只占全書的4%。”杜澤遜感嘆道,假如《永樂大典》2萬多卷全部保存到現(xiàn)在,我們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面貌可以看得更全面,更深入。
對杜澤遜而言,綜合整理《永樂大典》的存世部分,就是要“喚醒一批沉睡的史書”“打撈一批新鮮的史料”。
《永樂大典》根據(jù)韻帶出字,再用字帶出詞或者短語,然后再把古籍里和這個詞或者短語相關的內(nèi)容,一條一條羅列上,把同類的信息聚集在一個名目下,可以說是空前巨大的“關鍵詞檢索庫”。
存世古籍若未經(jīng)?、標點、注釋,一般讀者難以閱讀。因此,在杜澤遜看來,傳承古籍經(jīng)典,首先要解決“看不懂”的問題,“我們從全國70多所高校聘請了200多名專家,給《永樂大典》加上現(xiàn)代標點符號。閱讀沒有障礙,才能夠接續(xù)傳承。”
古籍整理要求參與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拔液臀覑廴顺踢h芬教授從事古籍整理研究40多年了,光是整理研究國家清史項目《清人著述總目》就花了20年。未來,我也還會和程老師整理古籍,直到做不動為止!爆F(xiàn)場,杜澤遜也呼吁,除了整理原典,還要培養(yǎng)人才,“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古籍的保護和數(shù)字化轉(zhuǎn)化,關注青年人才的成長。”
爬梳耕耘,彰顯中華文化脈絡;句讀之間,傳承燦爛文化遺產(chǎn)!搬t(yī)生救的是人的命,我們救的是書的命。要通過整理出版、擴大流傳,延續(xù)古書的生命。”杜澤遜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