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大講堂》第四季第六期
中肯合作水下考古,探尋萬里之外的鄭和足跡
人民網記者 韋衍行
2024年08月17日11:0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肯尼亞位于非洲東部,東南瀕臨印度洋,是印度洋海上貿易的重要地區(qū)之一。中國和肯尼亞之間的貿易與交往歷史悠久。明初《鄭和航海圖》已記載有東非海岸地區(qū)“麻林地”“慢八撒”,以往肯尼亞沿海拉穆、馬林迪、蒙巴薩等地遺址的考古工作中均有中國瓷器的發(fā)現(xiàn)。
8月17日,由國家文物局、人民網聯(lián)合出品,國家文物局新聞中心、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人民網文娛攝制的《中國考古大講堂》第四季第六期上線。本期節(jié)目由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鄧啟江主講,為大家介紹中國與肯尼亞合作開展的肯尼亞沿海水下考古工作及其收獲。
2010年,中國-肯尼亞合作實施拉穆群島水下考古項目啟動,中肯攜手對肯尼亞拉穆群島、馬林迪和蒙巴薩海域進行系統(tǒng)的水下考古調查與發(fā)掘。聯(lián)合考古隊在拉穆謝拉水下遺址提取出水阿拉伯和斯瓦西里風格的陶器及少量中國瓷器,生動揭示了東非地區(qū)不同文化交流融合面貌;在馬林迪奧美尼角沉船遺址發(fā)現(xiàn)象牙、木桶、銅制品、水銀、綠釉陶器、石器等重要遺物,為研究印度洋的航海及海上貿易史提供了珍貴資料。
六百多年前,作為和平之師、友好使者,鄭和率船隊遍訪30多個亞非國家和地區(qū),推動了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鞏固和擴大了海上絲綢之路,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如今,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守護者、研究者,中肯聯(lián)合水下考古項目推動了肯尼亞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發(fā)展,以文化交流厚植中非友誼、促進民心相通。
(責編:孫紅麗、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